当前位置:沁阳市文化馆 >> 公共文化活动 >> 理论研讨 >> 浏览文章
论免费开放后文化馆(站)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提升
发布时间:2015/8/23发布者:沁阳市文化馆 关闭窗口
论免费开放后文化馆(站)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提升
沁阳市群众艺术馆 韩 毅
文化馆(站)是政府设立的群众文化事业单位,是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辅导中心、活动中心,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实现城乡文化统筹发展的重要阵地。2011年2月,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这是继 2008年博物馆、纪念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后给老百姓端上的又一桌丰盛的文化大餐,也是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又一重大进展,犹如一股春风,在人们心中激荡起走进文化艺术殿堂汲取知识、提高修养、享受文化权益的阵阵暖意。
此次免费开放,要求文化馆(站)为群众提供的文化服务包含了以提供多功能厅、展厅等文化设施为主的硬件服务和以提供文化活动、项目为主的软实力服务两部分内容。在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幸福指数成为关注民生的时代背景下,免费开放的提出,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优越性,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基层文化馆(站)在宣传、 艺术辅导、文艺创作、文艺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不断形成合力,为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各地文化馆(站)也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活动器材缺乏、活动资金不足、队伍建设薄弱、服务功能逐渐萎缩等问题,多数文化馆(站)缺乏应有的活力和创造力,已严重影响到了文化馆(站)作用的充分发挥。“免费开放”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实现了社会文化的公平,这是文化惠民应该要做的事情。另一方面,这也是公共文化机构面临的全新“课题”。如何健全管理机制、如何提升服务水平、如何拓展服务领域,使文化馆(站)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这是我们每一个群众文化工作者在自身建设方面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 不断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文化馆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建立起充满生机的管理体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发展文化馆在社会文化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各级文化馆应抓住免费开放的机遇,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首先,根据需要设立办公室、群文部、培训部、非遗部等业务部室,明确岗位职责,明确工作目标;其次,积极推行以岗位管理和聘用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将职称待遇与岗位职责紧密相连,优化组合、定编定岗、以岗选人,竞争上岗,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流动机制;第三,要改进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量化管理,奖优罚劣,严格考核,形成讲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奖励机制,增强发展活力。通过改革内部管理机制,创新人事分配制度,逐步使文化馆成为结构合理、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同时,各级文化馆还应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大力拓展文化经营项目,采取多种形式发展文化产业,加强自身造血功能,提高竞争力,增强自身活力。
二、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由县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占主导地位,建设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格局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市社区文化对郊县农村文化的辐射、带动和互动作用日益增强,企业文化建设为务工农民和企业周边村民参与和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更广阔平台,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介入和投入,改变着农村文化建设载体的所有制构成,电视、音像、网络和其他新兴媒体、各种新兴文化娱乐产业强烈影响着农村的文化环境和农民的文化生活状态,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在发生着不断变化。这些都要求我们文化工作者不断思考,如何引导、吸引群众积极参加文化活动,如何把握群众的文化需求,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做好群众文化工作。
文化馆(站)举办的、面向社会各阶层的群众文化活动必须具有多样性、引导性、示范性。如果群众需要娱乐、健康的活动,我们就应开展适合娱乐健康的活动;如果群众需要求新、求美的服务,我们就选择时尚、新潮、展示美丽的文化内容开展活动。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上我们要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使我们的群众文化更具吸引力、感染力。2009年以来,沁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积极发挥农村文化中心在文化建设中的主阵地作用,组织市群艺馆、电视台及乡镇文化站开展了“乡村总动员”大型文化娱乐活动近200场,由于活动新颖、内容丰富、互动性强,吸引了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参与,收到了良好效果。 “乡村总动员”以农民群众为主角,以宣传新农村建设、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为宗旨,通过开展“乡村蹦蹦跳、乡村挑呀挑、幸福滚滚来、背背乐哈哈、团队冲冲冲” 等文体比赛以及现场观众互动等形式,使广大农民群众在比赛中团结一心,从活动中获取快乐。同时,还采取多种形式对活动所在村的村容村貌、民风民俗、经济发展等进行宣传,活动项目结合各村实际进行设计,突出特色,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群众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在王曲乡南鲁村,针对村民农闲多从事“绑扫帚”的习俗,就在活动中设计了“绑扫帚”比赛,吸引了很多群众参与;在常平乡九渡村,活动结合当地地方特色,将活动项目全部设计为水上项目,使整个活动更加精彩刺激。为保证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此项活动采取了市场化运作方式,与企业联合,采取宣传企业的产品、形象,选用与企业有关的道具、服装等方式,将整个活动的方方面面与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起到了群众文化活动与企业“双赢”的效果。
群众有各种文化生活的需求,或传统的、或现代的、或艺术的、或娱乐的,关键是我们要及时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时刻把握群众的文化状态,获取各方面的文化信息,使我们的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2005年至2011年,由焦作市文化新闻出版局主办,沁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沁阳市群艺馆具体承办了七届焦作市怀梆戏曲大赛、怀梆(豫剧)戏曲擂台赛、戏曲展演。通过组织业余剧团比赛、个人擂台赛、邀请赛、展演等形式,每年吸引各县(市)区近30个农村业余剧团500多名戏曲爱好者参加展演、比赛,有力地推进了全市农村业余剧团的发展。焦作市怀梆戏曲大赛、怀梆(豫剧)戏曲擂台赛、戏曲展演活动已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5月9日,在“2011河南师范大学文化遗产活动月”期间,沁阳市宋寨村怀梆剧团、博爱县西良仕村怀梆剧团还应邀走进了河南师范大学音乐厅,使数百名师生在欣赏两场精彩优秀怀梆剧目的同时,更加直接、直观地了解、认识、学习怀梆艺术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的文化服务水平高不高、效果好不好,不仅取决于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能力,也取决于是否有完善的服务渠道。只有不断创新形式,才能给群众文化不断带来新鲜的活力。只有有针对性的提高辅导、策划、演出,送戏下乡活动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力求精益求精,才能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我们的活动。
三、强化队伍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长期以来,基层文化馆(站)普遍存在着人员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知识结构陈旧,能力和素质难以适应新时期基层文化建设开展的现象,乡镇文化专干不专职、不专业、不专心等现象也十分突出。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大,文化服务的任务越来越重,对队伍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培养造就一支综合素质高、热爱基层文化事业的文化干部队伍对于基层文化(站)建设已是迫在眉睫。
在提高基层文化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方面,首先要积极组织文化干部尤其是文化馆(站)长参加各类艺术培训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培训班,帮助大家打开思路,活跃思维,通过深入思考文化馆、站如何管理,如何发展,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和作用等问题,更新观念,创新思维,不断提高文化馆(站)的管理水平和组织能力。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针对性的开展艺术创作、业务辅导、活动策划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基层文化干部队伍的组织能力、策划水平、创新意识,努力造就一支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的专职文化工作队伍。
在切实提高专职文化干部队伍素质的同时,我们基层文化馆(站)也可建立“文化志愿者”制度,面向本地的专业文艺团体、大中专院校招募一批艺术表演家、舞蹈艺术家、美术家、书法家等,充实到我们的培训队伍,有效解决培训力量不足问题。在沁阳市群艺馆2010年组织的6次艺术培训中,其中4次邀请6名本市的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农村文艺骨干进行怀梆唱腔和戏曲基本表演以及唢呐演奏技法方面的集中培训,既弥补了馆内师资不足问题,又组织了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同时还提高了农村文艺骨干的业务水平,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加强农村文化的组织与指导,变“送”文化为“种”文化
近年来,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在各地的农村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热潮不断。然而,仅仅把文化送下乡是不够的。其实送戏、送书、送电影、送科技,在很多时候对农民来说都是一种“喂食”式的帮助,尤其是对那些走出过家门、见过世面的年轻农民来说,送到乡下的文化太不解渴了。基层群众迫切希望文化下乡能够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农村的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滞后是不争的事实,但农村不是文化的荒漠,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乡土文化,散布于广大农村的乡土艺术家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是农村文化事业中最活跃的因子。培养和激励“乡土艺术家”,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文化馆(站)作为最基层的文化组织者,必须将工作重心向农村倾斜,积极培养农村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巩固农村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加强农村业余剧团的指导,积极组织举办本地区的农村戏剧节、戏曲大赛、展演等活动,为农村业余剧团开展交流、提高水平提供平台;不定期组织唢呐、舞狮舞龙、杂耍等民间艺术比赛、文艺汇演活动,推进优秀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建立民间艺人档案库,开展民间艺人职称评定活动,在重大文化活动中,对参展民间工艺作品和参演的民间艺人进行评选,命名表彰一批本地的“乡土艺术家”;组织“老干部、老土地、老教师、老工匠、老艺人”开展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工作,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积极组织开展文化特色村镇评选、申报工作,培育一批农村文化名镇、名村;充分调动农民自办文化的积极性,支持农民发展民间剧团、文化大院、个人图书室等文化实体。通过对农村文化事业的积极指导和持续建设,实现城乡文化的统筹发展,实现城乡群众共享文化成果。
文化馆(站)开放,免费只是“起点”而不是“终点”。基层文化馆(站)只有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服务方式,进一步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吸引更多的人走进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机构,享受文化发展成果,才能达到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的最终目的,这才是文化馆(站)免费开放最终的意义!
作者简介:
韩 毅,本科文化程度,副研究馆员技术职称,河南省沁阳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地址:沁阳市群众艺术馆,邮编:454550,联系方式:13938133559,电子邮箱:qywhjhy@163.com
版权所有:沁阳市文化馆 技术支持:云创网络 后台登录
地址:河南省沁阳市北门大街6号 电话:0391-5195610 Email:qyqyg@126.com 邮编:454550
地址:河南省沁阳市北门大街6号 电话:0391-5195610 Email:qyqyg@126.com 邮编:454550